2007年5月31日,我国人工繁育的26只朱鹮在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寨沟村异地放飞,朱鹮保护由单纯的人工抢救开始转向回归自然的新阶段。目前距离首次放飞已经5个年头了,全球首例异地野化放飞的朱鹮现状怎样?自然环境是否适宜朱鹮生存?异地野化放飞朱鹮取得了哪些成效?日前,记者带着问题走进宁陕、走进寨沟、走进朱鹮进行探寻移民定居朱鹮野化放飞项目区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寨沟四面环山,水田集中连片,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90.2%以上。以油松、华山松、栎类、杨类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湿地多,草木丛生,并有多种有利用价值的野生动植物。
其中朱鹮伴生种有大白鹭、小白鹭等,均为留鸟。稻田有泥鳅、黄鳝等,可为朱鹮提供食物来源。该村森林茂密,环境幽静,湿地较多,人为干扰小。
与朱鹮栖息生态环境比较接近。2003年12月26日,陕西省林业厅组织11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项目进行专题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宁陕县寨沟野化放飞项目区与洋县朱鹮分布区均处于秦岭南坡,纬度、气候、水源、植被等生境条件相似,食物充足,适宜朱鹮生存栖息,是开展朱鹮异地野化放飞试验研究最佳项目区之一。2007年3月,从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楼观台)共引进20只朱鹮,雌雄各10只,顺利运抵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
随后,又从洋县引进朱鹮20只。宁陕县林业局从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聘请朱鹮技术员一名,抽调四名林业技术人员饲养朱鹮,实行轮流值班,对朱鹮进行昼夜监控,观察记录,定时投放泥鳅,抽调专车保证朱鹮的后勤供应,两个月来,朱鹮在宁陕野化放飞基地活动、觅食、夜宿正常,逐渐适应环境。2007年5月31日上午9时,中国陕西朱鹮野化放飞仪式正式在秦岭腹地的宁陕县寨沟村举行。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与省上领导一起打开鸟笼,放飞了20只朱鹮。随后,放飞基地的技术人员、宁陕县的群众代表和学生代表又放飞6只。据悉,宁陕县历史上也有朱鹮出没,但近30多年久已难觅踪影,这次野化放飞让宁陕人再次听到朱鹮优雅的长鸣。
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办公室主任赵学敏表示,将人工驯养繁殖的朱鹮科学地放归野外,并在该区域重建朱鹮野生种群,是保护朱鹮的有效途径之一,标志着我国朱鹮拯救保护工作由注重抢救性繁育向注重野化放归的历史性转变。繁衍生息朱鹮长约55厘米,体重约1.8千克。为了解朱鹮的繁衍生息的情况,宁陕寨沟朱鹮保护站的站长李夏介绍说,朱鹮雌雄羽色相近,冬羽通体白色,微染粉红色;夏羽颈、上背铅灰色,两翅灰色浅淡而沾粉红色。朱鹮是一种特别专情的特殊鸟类,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这对于种群迅速繁殖也是不利因素。
继2007年5月放归了26只朱鹮以来,2009年的9月和2011年的10月又分别放飞了10只。累计人工放归46只。
据李夏介绍,2008年有2对组成家庭,繁育成活了3只朱鹮宝宝。队伍虽显单薄,环境依然残酷,朱鹮宝宝终于降生了,成为全球首例异地野化放飞的子一代朱鹮。野外放飞朱鹮繁殖的小朱鹮喜欢在人工饲养的朱鹮网笼周围活动,并且知道从网笼里面流出的水中寻找食物,警惕性很高,看到陌生人马上飞走。宁陕县林业局局长柯小伟告诉记者,野外放飞的朱鹮筑巢和取食喜欢选择在农户周围和有群众生活的区域。
因为宣传到位,宁陕县老百姓对朱鹮非常关爱,朱鹮生活区域内的农民已经不使用农药了。经过该基地工作人员5年的努力,朱鹮数量已达80余只。朱鹮在野外的健康状况良好,觅食能力在不断提高,有部分朱鹮飞到旱地(如玉米地)寻找食物,经跟踪监测朱鹮的技术人员辛勤努力,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广泛宣传和广大群众提供线索,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监测跟踪到30多只朱鹮。
目前,朱鹮除在两山夹一沟的朱鹮放归地寨沟栖息外,还有一部分放归的朱鹮在距放归地20公里外的小堰和白鹿筑巢定居。在朱鹮聚集活动区域,除了有朱鹮爱吃的甲壳类动物和小鱼外,工作人员还定期投放一定数量的泥鳅,为朱鹮打造了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
栖息乐园朱鹮能够在野外繁衍生息,得益于宁陕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现在,人们在寨沟、小堰、白鹿附近的田野上,时常可以看到朱鹮盘旋的身影,这里已经成为了朱鹮栖息的乐园。
2010年5月24日,宁陕县寨沟村一对朱鹮成功孵出了三只幼鸟,这是2007年在实施异地野化放飞朱鹮成功繁殖出的子二代幼鸟,这标志着我国2007年以来实施的朱鹮异地野化放飞取得了成功。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常秀云说:朱鹮子二代幼鸟野外繁育成功,预示着朱鹮这个珍稀鸟类已经摆脱了濒危的危险,为朱鹮的历史分布地重新引入朱鹮提供了非常好的成功经验。同时标志着我国针对朱鹮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取得成功。
朱鹮从宁陕寨沟飞向大自然后,繁衍出了子二代,异地野化放飞取得成功值得庆贺,但宁陕县林业局领导却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给朱鹮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宣传朱鹮保护,宁陕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宁陕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朱鹮保护与管理的通告》,宁陕县林业局印发了《保护朱鹮人人有责》的宣传画,制作了永久性的朱鹮大型宣传牌,县乡(镇)村三级层层落实责任,把朱鹮保护的《通告》和宣传画发到每家每户,把朱鹮保护宣传到家喻户晓,朱鹮所到之处人们都会自觉地保护和打电话告知野生动物管理部门。
朱鹮野化驯化基地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十分艰苦。站上现有六人,除了做饭的师傅外,其余人分两组,一组在家里喂养照顾大网里的朱鹮,另一组做野外巡护工作,每日野外跟踪得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朱鹮食物来源、朱鹮栖息地的环境(包括人工环境、当地的地理环境等)一切对朱鹮有影响的因素,并记录下来,常常得跑几公里。站长李夏告诉记者,这还不算什么,他们最忙的时间是每年的4月,因为这个时期是朱鹮的繁殖期,到了这个时候全站的工作人员一连几个星期不能回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朱鹮会将窝巢建在较大的油松的枝杈间,两只成年朱鹮会在那里精心哺育幼鸟,其中一只外出觅食,另一只守在窝巢旁看护幼鸟,每隔一个多小时轮换一次。他们得在远处架上高倍望远镜,观察这个窝巢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为它们建立生活日志。有一次,在观察幼鸟时,发现一条蛇顺着树干向上爬,就及时赶到树下将蛇从树上拿掉,避免了朱鹮幼鸟被吃的危险。
驯化基地距210国道还有几十里的路,到了冬天站上的生活就更艰苦了,汽车常常上不来,他们得用背篓将自己和朱鹮的食物背到基地。作为世界首个开展异地野化放飞朱鹮的县,五年来,经过国家和省市县的大力支持,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助,中国鸟类环志中心、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动物研究所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的技术支持,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取得初步成功,野外已形成两个比较稳定的自然种群。
2009年野外繁育成功朱鹮8只,2010年野外繁育成功9只,去年繁育成功13只。5年来,累计在野外繁育成功朱鹮32只,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技术员唐仕兴介绍说,去年他们还发现了2只从洋县自己飞过来的朱鹮。
从野外朱鹮筑巢和繁育逐年增加,以及洋县朱鹮飞到宁陕等情况来看,宁陕已经成为了朱鹮的栖息乐园。(本报记者陈圣强王帅通讯员谭海波杨宁)。
本文来源:welcome壹家彩票-www.ecohanmom.com
8日一段“苏醒扔电视”的视频席卷网络,视频中苏醒趁此机会向电视扔到了两个不告诉是什么的物体,其中一个扔到电视后屏幕就早已...
哈喽小伙伴们好久不见,你们是不是想要我呢?情人节立刻就要来了,即便想小编(的奖励),心里也总有个思恋的人儿吧?虽然今年的...
联合国大会在去年底通过决议,拒绝创建一个机制,对叙利亚境内再次发生的最相当严重罪行展开调查与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