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永旺彩票Welcome-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
永旺彩票Welcome-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
客服热线079-187633711
荣誉资质

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大华彩票Welcome’

作者:welcome壹家彩票    发布时间:2024-10-12 01:52:29    浏览量:
本文摘要: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部署实施生态省建设,对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从浙江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形成发展、丰富完善的内在逻辑。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和决策部署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十分关注生态保护,始终心系绿色发展。

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千万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点经济的利益”。在他的亲自擘画下,浙江生态省建设破题起势、深入推进,开启了建设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绿色浙江”的新征程。1.以“两山”理念为价值遵循,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相对落后的位置。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浙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省。但由于特殊的省情,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质量需求与不尽理想的生态环境质量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浙江经济发展率先遭遇“成长中的烦恼”。

如何从新的视野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浙江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通过深入调研,明确提出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观点的“两山”重要理念。2003年8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指出:“‘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只要经济,只重发展,不考虑环境,不考虑长远,‘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而不自知,这是认识的第一阶段;虽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只考虑自己的小环境、小家园而不顾他人,以邻为壑,有的甚至将自己的经济利益建立在对他人环境的损害上,这是认识的第二阶段;真正认识到生态问题无边界,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生态建设成为自觉行动,这是认识的第三阶段。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05年8月24日,他在《浙江日报》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进一步强调,“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2006年3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进一步对“两山”理念作了更为系统的表述:“人们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论表明,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是特定阶段的产物,但是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偏废,而要相互兼顾;在特定条件下绿水青山是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而且是可持续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提出,推动了浙江将生态建设摆到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统筹谋划,为浙江生态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更高境界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战略路径。2.以生态省创建为主突破口,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打造。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将科学的认识和理念转变成具体的行动,需要找准行之有效的抓手和突破口。浙江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是拥有丰富的林水资源,尤其是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全省1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中林水面积就达8万平方公里,生态景观和生态容量资源十分可观;海域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为浙江提供了难得的气候调节资源。

可以说,“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环境特征,赋予了浙江良好的生态优势。习近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基础上,在2002年12月18日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以建设生态省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加快建设‘绿色浙江’,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之后,在“八八战略”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为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就创建生态省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他强调,创建生态省是浙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生态省建设不局限于生态建设,而是由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子系统构成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前提、生态经济发展是主线、生态文化建设是引领。

2003年3月18日,《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纲要提出,浙江生态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充分发挥现有生态优势,以生态省建设为主突破口,以五大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掀起了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3.以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为基础支点,不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空间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纸上谈兵,必须在空间上落地。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农村是重点,是难点,也是主战场。”2003年6月,在他的部署推动下,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这一工程成为了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引擎。

2004年7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是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建设在空间上绝不限于广大农村,厚植城市建设的“生态本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在2005年8月召开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现场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健全体现资源节约和城乡一体导向的科学规划机制,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和社会效益”。对于生态城市建设,习近平同志在杭州调研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指出,“西湖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环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杭州市也确立了生态立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生态立市首先要在西湖的保护上体现出来,如果西湖的生态环境都破坏掉了,那就根本谈不上生态立市”。习近平同志对杭州生态立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杭州打造“生态文明之都”提供了重要遵循。

习近平同志对城乡生态建设的统筹谋划,彰显了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刻理解。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在空间上逐步实现了美丽乡村、绿色城镇、生态城市建设的联动,形成了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的创建体系,并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4.以科技与制度创新为内在驱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活力。

科技与制度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计。在推进生态省建设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始终要求必须发挥好科技和制度创新的驱动力量。2003年7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生态省建设要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6年3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之计和首要推动力量”。

在四天后的浙江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指出:“加快科技创新,培养造就生态管理人才与科研人才,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用先进技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强调了要用绿色技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2006年11月召开的浙江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把能源、资源的开发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对加强生态省建设的科技教育支撑提出明确要求,对加强科技创新作出了具体部署。

之后,无论是新昌县的传统制药产业转向绿色制药产业,还是长兴县的铅酸蓄电池产业转向锂电池产业,或者是东阳市的污染型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关键都是靠绿色科技的支撑。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二只“驱动轮”。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要研究探索把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放到区域生态补偿上来,对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实行特殊政策。还要研究探索通过运用市场手段让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生态补偿。

”通过长期的努力,浙江省在推进水权交易、林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改革方面,在生态补偿制度、循环补贴制度、低碳补助制度等绿色财税制度改革方面,在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担责制度建设、区域政府差异化政绩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只轮子”,同样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只轮子”。习近平同志娴熟地运用“两只轮子”,成功地驱动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浙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成效经验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浙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质量更加良性互动,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省域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基本形成。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用短则三五十年、长则上百年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基础上生态环境质量的好转,而浙江通过持之以恒的生态文明建设,仅用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好转。浙江人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获得了绿色福利,从生态经济发展中赢得了绿色效益,从生态文化繁荣中提升了绿色品质。

1.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持续深化。战略创新是引领长远发展的“方向盘”。15年来,浙江始终按照“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虽然绿色战略的具体表述有所调整,但是主线基调从未改变。

从“绿色浙江”建设到生态省建设,再到生态浙江建设,进而到美丽浙江建设,一以贯之、层层递进。一方面,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接力精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特征,及时作出战略深化。

其中,生态省建设作为长期以来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和主旋律,以其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为浙江生态建设战略深化夯筑了“四梁八柱”。根据生态省建设的部署要求,2004年10月11日,浙江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正式实施,即对全省八大水系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实行环境污染整治。

之后全省各地开展了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甬江、曹娥江、飞云江、椒江、鳌江、钱塘江、太湖、瓯江8个流域的污染整治工作如火如荼推进,每年都有一批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地区实现“摘帽”。经过几年的努力,“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几轮“811”行动计划的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0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进一步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福祉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2014年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要求基于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的快速递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提升到美丽浙江建设的高度;基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创造美好生活作为美丽浙江建设的终极目标。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

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大力开展‘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积极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美丽浙江”作出的部署,突出强调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美丽浙江是包括美丽生态环境、美丽生态经济、美丽生态文化和美丽生态人居在内的综合美丽,鲜明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接力要求,即从“811环境保护行动”到“811生态浙江建设行动”再到“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在内容上的不断完善和要求上的不断升级,充分体现了坚定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的高度自觉和实践担当。2.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好转与否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实效的重要标志。

15年来,森林生态质量稳定提升。根据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果,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1.17%,为自2004年开展省级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以来的最高值;林地保有量达660.95万公顷,森林面积达607.8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6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达3.30亿立方米。从近五年的年度监测情况看,全省森林资源呈现出总量不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改善、功能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

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全省深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地下水水质各项指标保持良好,饮用水源地水质得到更好保护。浙江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Ⅰ类水质占比从2005年的2.9%增长至2016年的10.9%;劣Ⅴ类水质从2005年的14.1%减少至2016年的2.7%,2017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

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2005年以来全省城市空气环境状况稳定改善。

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从2006年的8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3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从2007年的3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1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也连续三年下降。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随着海洋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近岸海域海水污染总体得到遏制。

2005年到2016年,全省I、II类海水占比从20%上升到37.7%,IV类和劣IV类海水占比从62.2%下降到51.1%,优质海水明显增加。3.生态经济发展生机勃勃。

生态经济是否健康发展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15年来,浙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2年以来,服务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三次产业比重从2002年的8.6:51.1:40.3调整为2017年的3.9:43.4:52.7,其中第三产业从40.3%提升至2017年的52.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轻型化、生态化。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以“诗画江南”为主题,倾力打造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商贸旅游、红色旅游六大品牌。

浙江省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二。工业生态化迅速推进。大力推进工业经济清洁化生产、循环化利用、低碳化发展。

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有效落实,全省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硫排放持续递减,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产业间、区域间、城乡间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农业形势喜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乡一品”的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遍地开花,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主导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真正做到了生态农业主导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26日举行的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肯定了丽水市的绿色发展成就:“浙江丽水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4.生态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化氛围是否浓厚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如今,浙江的生态文化已全面渗透到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家庭生活之中。生态意识不断强化。

生态意识是指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理念。通过举办“护航G20美丽浙江精彩分享”“迎接G20峰会生活方式绿色化”等有关作品征集活动等,强化了绿色文化氛围。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嘉兴模式入选中国推动环境保护多元共治典范案例,由政府主导、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式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绿色生活方式逐步确立。

2009年,以用电节约化、出行少开车、提倡水循环、巧用废旧品、办公无纸化、远离一次性、购物需谨慎、拒绝塑料袋、植物常点缀、争做志愿者等为主要内容的浙江省十条“公民低碳绿色生活准则”正式公布,推动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渗透到浙江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行为中,居民的生态消费和政府的生态采购等绿色生活方式逐步确立。5.城乡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自2003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从“形态美”迈向“制度美”,逐渐形成美丽乡村升级版。以生态文明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市创建等为载体的生态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17年底,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市2个,国家级生态县(市、区)39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91个,省级生态市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67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15个。

从实践上升到认识,再以理论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浙江十分注重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形成了对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规律性认识。1.始终坚持以有利于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永续之路为根本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在“两山”重要理念的指引下,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把握,始终坚持妥善处理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论是政策制定、制度设计、举措选择,都以有利于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永续之路为根本前提,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浙江,在探索构建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2.始终坚持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基本目标。

人民群众在追求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同时,也十分向往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优美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浙江省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通过生态省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通过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让大自然休养生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省建设、生态浙江建设、美丽浙江建设等战略,推动涌现出一大批全县景区化的典型,充分体现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新期待的积极作为,体现了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忠实实践。3.始终坚持以经济生态化思路和生态经济化方向确保人民群众的绿色福利。

经济与生态并不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确保人民群众绿色福利的根本路径。浙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腾笼换鸟”“空间换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和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保护绿水青山的一系列思路和举措。“不要躺在垃圾堆上数钱”已成为干部群众普遍共识。

同时,浙江注重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基础。在浙江各地,天然氧吧、负氧离子、环境容量、生态景观等资源已部分地转化成了绿色经济,探索走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4.始终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为激励人们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之路,浙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大力推动由政府为主配置资源环境转向由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环境,十多年来林权制度、水权制度、地权制度、排污权、碳权制度等产权制度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生态补偿、循环补助、低碳补贴等财税制度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大力推动由自下而上的改革转向自上而下的改革,浙江成为最早实施生态补偿的省份、最早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的省份、最早开展水权交易的省份。大力推动由单一制度的创新转向制度体系的构建,形成了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相结合的制度结构。

大力推动由重视制度建设转向制度建设和实施机制建设并举,“不以一把尺子丈量不同的区域”,实施了差异化考核制度,为全国政绩考核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经验。近15年来,浙江省级层面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5.始终坚持以齐抓共管方针形成综合治理大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主动与被动关系的“管理”,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治理”。政府、企业、公众既有职能分工又有相互协作,既有各自侧重又有相互制约。

浙江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地肩负起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责任,努力当好绿色公共产品供给者、环境污染矫正者、绿色产品市场交易秩序维护者。同时,以激励性政策和约束性政策引导广大企业承担绿色社会责任、追求绿色产品红利;充分激发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工作协同格局,生态领域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三、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探索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完整、深刻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及历届浙江省委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接力奋斗,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在精神实质上是高度契合的,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1.从“两山”理念到“六大原则”: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主线一以贯之。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两山”重要理念,既是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状况及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形象概括,更是处理好环境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指导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灵魂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山”理念作了进一步的阐发。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回答是对“两山”理念的丰富完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说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兼顾,而且能够兼顾;“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保护要作为前提,坚持“生态优先”,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就是宝贵资源,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所以要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这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时,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略,并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基本原则。六大基本原则,以内涵丰富的生态优先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惠民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法治观、全球治理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两山”重要理念的进一步丰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2.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要求一以贯之。生态省建设是浙江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牵引。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既抓美丽城市建设,又抓美丽乡村建设,并注意城乡统筹,强调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

之后,浙江制定《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美丽浙江”建设要求,都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强调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内容要求。浙江生态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要求和丰富实践,为习近平总书记统筹谋划“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生动案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华。

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生态环境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

3.从区域生态治理到国家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谋划一以贯之。习近平同志历来把生态环境工作看得很重,历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所著的《之江新语》232篇短论中,有19篇专门讲“两山”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他还多次指出,“创建生态省,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强调“把建设生态省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齐心协力搞好生态省建设”。

生态省建设从方案起草、体系设计、规划论证到建设推进,习近平同志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习近平同志将生态省建设列为“八八战略”之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展示了他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明确地把生态文明时代作为继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之后的一个新阶段,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关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5年10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更是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4.从区域规章到党规国法: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维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宏大变革,涉及面宽、影响深远、难度极大,需要动真碰硬、锐意革新。要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必须建立和施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十分重视以法治思维推进生态省建设。他指出,“法治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密的节约的标准,建立强制淘汰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

在他的推动下,浙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规章,比如《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3)、《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06)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动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就“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时,特别强调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与此同时,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也相应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或加强,更为重要的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宪法层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32条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一是把包括“绿色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纳入宪法;二是把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纳入宪法;三是把“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纳入宪法。

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化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和未来。山清水秀是浙江最大的资源和资产,必须保护好。要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上要有更深理解、更高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继续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1.立足构建五大生态文明体系,以更系统的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强调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即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等五大生态文明体系。这意味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顶层设计,从自发转向自觉、从局部转向全局、从个别转向整体。

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从“五大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角度看,依然有待深入推进。从生态文化体系角度,要加强以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究、文化传播、舆论营造,努力使生态文化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从生态经济体系角度,要加强以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要加强以绿色化、高新化、智能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兴生态产业发展,要加强以自然资源经济化、环境资源经济化、气候资源经济化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经济化建设。从目标责任体系角度,要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自责任并形成协同创新效应,要加强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角度,要加强源头控制制度、过程管控制度和末端奖惩制度的制度体系的衔接,要加强替代性制度的优化选择和互补性制度的耦合强化。

从生态安全体系角度,要加强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等在内的安全体系构建。2.立足从重点突破向全面提升的迈进,以更广的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浙江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对于林水生态环境,土壤环境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相对于陆域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相对于废水、废气、固废等“三废”治理,光污染、辐射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源治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全面对标找差距,全面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动污染防治从重点突破向全形态、全链条、全省域治理的全面提升迈进,加大力气推进林水土的统筹保护,推进陆海生态环境统筹保护,推进新老污染源的统筹治理;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只有建成美丽陆域和美丽海洋,才是完整的美丽浙江。

同时,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还要跳出浙江看浙江。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省份,浙江应该在推动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示范性作用;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龙头”的两翼之一,浙江应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生态优先”的引领性作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的省份,浙江应该在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省份,浙江应该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球绿色发展方面作出更大贡献。3.立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的新需求,以更高的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浙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

如果说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那么进入新时代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确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这就要求我们,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提出,力争到2035年,美丽浙江全面建成,生态环境面貌根本改观,人民对优美生态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比全国全面建成美丽中国整整提前15年。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必须拿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才有可能实现美好蓝图。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深化改革与法治建设,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生态领域改革,真正用制度和法律护蓝增绿。着力抓好“大规划、大花园、大创建”,切实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推进多规合一,优化省域空间规划;按照全域景区化、产业绿色化、生活品质化的要求,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加快建设具有山水与人文融合、历史与现代交汇的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

4.立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跨越重大关口、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战。浙江要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实施釜底抽薪式的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抓“五水共治”,进一步巩固成果、遏制反弹、扩大战果;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进“垃圾革命”。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事前准入严格、事中事后监管有力的环境监管机制,加大循环补贴、生态补偿、低碳补助等绿色财政制度创新力度。

要以更强有力的产权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水权、林权、矿权、海权等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生态权、排污权等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碳权、碳汇等气候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要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要进一步强化环保问责机制、督查整改机制,确保生态环保标本兼治,真正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提升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有力支撑。


本文关键词:welcome壹家彩票,大华彩票Welcome,百姓彩票Welcome,凤凰彩票86.78CC,彩乐彩票welcome大厅

本文来源:welcome壹家彩票-www.ecohanmom.com

上一篇: 荣誉证书四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澳洲幸运10官网历史开奖 半岛·综合体育(BOB) ng娱乐下载官网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079-187633711 电子邮箱: admin@youweb.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welcome壹家彩票工业园88号

广东省welcome壹家彩票净水设备有限公司,拥有占地面积5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的净水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同行业中集产销研,服务...

Copyright © 2009-2024 www.ecohanmom.com. welcome壹家彩票科技 版权所有